cover

163.《一件小事》解读:文字下的冰山(上) - 海角冰河

如无法下载或有错误,请刷新重试或点此 反馈 给我们
163.《一件小事》解读:文字下的冰山(上)-海角冰河.mp3
[00:01.26]本篇为一件小事文章, [00:04.15]解读文字...
[00:01.26]本篇为一件小事文章,
[00:04.15]解读文字下的冰山。
[00:10.26]一件小事,
[00:11.73]这篇文章啊,
[00:12.7]是一则非常简短的小故事,
[00:15.31]只有1000字,
[00:16.93]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过于简短,
[00:19.78]所有人一读就懂,
[00:21.31]就容易忽略文章背后所潜藏的内容。
[00:24.97]这就如同大海里的冰山,
[00:27.31]表层呢,
[00:28.17]只有1/10露出水面,
[00:30.19]而庞大的9/10却潜藏在了水面之下。
[00:34.9]文学之所以为文学,
[00:36.94]就是因为可以看到的是简单的故事,
[00:40.09]确定的文字,
[00:41.35]而这些文字背后呢,
[00:43.06]是有思想、
[00:44.38]社会、
[00:45.1]历史和情感的一件小事。
[00:48.67]这篇文章啊,
[00:49.57]虽然收录在了小说及呐喊之中,
[00:52.36]但是学界普遍认为啊,
[00:54.3]它不是小说,
[00:55.42]而是记叙文,
[00:56.92]所以我们呢,
[00:57.9]也就以记叙文来看待上一篇呀。
[01:01.83]我们在解读呐喊序言的时候,
[01:04.5]借助了顾斌先生的解读,
[01:06.91]一个也字就引出了青年和中年梦想之。
[01:10.74]间的联系,
[01:12.16]同样的,
[01:12.91]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,
[01:16.09]这篇文章我们也细致的品味一下。
[01:20.32]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说的是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,
[01:26.11]一转眼已经6年了,
[01:29.2]那鲁迅先生是从绍兴到京城的,
[01:32.35]准确的说呢,
[01:33.58]是绍兴到南京,
[01:35.53]再到北京去的。
[01:37.240005]辛亥***之后啊,
[01:38.740005]蔡元培推荐鲁迅先生进入教育部任职,
[01:42.880005]鲁迅先生从绍兴前往南京,
[01:45.759995]由于****不肯在南京就任总统,
[01:48.91]鲁迅先生呢,
[01:50.05]又只好前往了北京。
[01:52.630005]绍兴和北平这两个城市,
[01:55.3]鲁迅却用乡下和京城代替,
[01:58.240005]那这是为何呢?
[02:00.4]说乡下呀,
[02:01.45]远离世事,
[02:02.83]而京城呢,
[02:03.93]恰恰是政治的中心,
[02:06.1]从乡下到京城,
[02:07.93]从绍兴到北京,
[02:09.79]这是地理位。
[02:10.78]治的变化是身份的变化,
[02:13.04]也是政治报复的变化。
[02:15.65]从老师成了官员,
[02:17.33]从封建王朝到了民国,
[02:19.76]鲁迅呢,
[02:20.47]本应该积极进取,
[02:21.95]大有作为,
[02:23.20999]然而一来呢,
[02:24.26]是因为军阀的高压政治特务监控他不能为,
[02:28.49]二来呢,
[02:29.17]是清王朝覆灭,
[02:30.65]国家没有任何改变,
[02:32.51]鲁迅先生也就陷入了绝望,
[02:34.94]不想为。
[02:36.56]所以这里用的动词啊,
[02:38.51]是跑,
[02:39.59]表示的是仓促的,
[02:41.26]无奈的,
[02:42.14]被动的,
[02:43.34]仿佛呢,
[02:43.99]是被什么东西追着一样的跑到京城去的。
[02:48.41]那何为一转眼6年呢?
[02:51.68]这是时间的变化,
[02:53.81]6年的时间匆匆的流逝,
[02:55.97]鲁迅先生碌碌无为,
[02:57.92]却陷入了困顿和绝望之中,
[03:00.98]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,
[03:03.11]人的心境也就发生了变化,
[03:05.93]所以紧接着呀,
[03:07.31]就是文章的第二句,
[03:10.07]其间。
[03:10.8]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
[03:14.29]算起来也很不少,
[03:16.69]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。
[03:20.92]那国家大事是什么呢?
[03:23.75]是*******,
[03:25.37]张勋***,
[03:26.66]***者被刺杀的种种黑暗事件,
[03:29.95999]无论任何事情,
[03:31.4]都已经无法让鲁迅先生提起精神了,
[03:35.06]就好比黑暗的现实,
[03:36.76]打了你一巴掌,
[03:37.84]你还知道还手,
[03:39.05]至少还有反抗的精神,
[03:41.20999]而打了你一巴掌,
[03:42.55]你只是漠然,
[03:43.79001]这才是真的绝望。
[03:46.13]从文章的一开始啊,
[03:47.69]鲁迅先生交代的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的心境。
[03:52.07]由于社会环境混乱,
[03:53.8]黑暗所带来的就是个人心境的消极绝望。
[03:58.61]那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件小事内容,
[04:02.89]写的是鲁迅先生坐人力车撞到了人,
[04:06.23]写的是鲁迅先生因误会别人而感到了忏悔。
[04:11.0]但是一开始啊,
[04:12.14]鲁迅先生写的却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心境,
[04:15.89]写的是国家大事对他的影响,
[04:18.47]而这些内容呢,
[04:19.82]似乎和一件小事之。
[04:21.4]间并没有什么关联,
[04:23.18]然而这些看似无关的情节之间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,
[04:29.03]首先呢,
[04:29.72]就是对比国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,
[04:33.08002]鲁迅记不得,
[04:34.31]却偏偏只记得车夫扶老太太去医院的小事儿,
[04:38.9]其次呢,
[04:39.68]鲁迅的思想是以利人为基础的,
[04:42.86]国人与国民性决定这个国家的状态,
[04:46.7]那国民是进取的,
[04:48.47]国家也会是进取的,
[04:50.6]国民是昏聩的,
[04:52.28]国家也必然是昏聩的。
[04:55.52]我们之前解读过****这篇文章,
[04:58.97]说****的个人状态总结起来就是身体强健,
[05:03.83]物质匮乏,
[05:05.15]精神迂腐,
[05:06.38]自尊自傲,
[05:07.85]而当时的清王朝呢,
[05:09.44]也表现了相同的特质,
[05:11.51]所以在鲁迅的思维模式里啊,
[05:13.85]国家的累弱归根结底是和人有关的,
[05:17.78]所以呢,
[05:18.47]就要立人。
[05:20.6]在一件小。
[05:21.44]是这篇文章之中啊,
[05:23.07]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都是由人联系在一起的,
[05:27.75]那国家大事也是鲁迅先生恶意揣测车夫和老太的诱因。
[05:33.12]国家发生了这么多黑暗昏聩的事情,
[05:36.09]那么国民自然也是狡猾昏暗而且有恶性的。
[05:40.68]鲁迅先生就将自己厌世的态度转移到了国民的身上,
[05:45.69]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增长了我的坏脾气,
[05:50.16]而且还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。
[05:55.7]所以当老太太摔倒的时候,
[05:58.47]鲁迅先生会想,
[06:00.27]我眼见你慢慢倒地,
[06:02.76]怎么会摔坏呢?
[06:04.86]装腔作罢了,
[06:06.81]这真可憎恶。
[06:09.33]可是当车夫去扶老太太的时候,
[06:11.94]鲁迅想的是车夫作势,
[06:14.67]也正是自讨苦吃。
[06:17.73]那鲁迅出现这种恶意的揣度,
[06:20.31]看不起人和坏脾气,
[06:22.44]本身就是因为他将国民放在了对立面的意识。
[06:26.94]这件事情啊,
[06:27.98]发生的时间是1917年的冬天,
[06:31.62]就在那个夏天的时候啊,
[06:33.66]钱玄同劝说鲁迅先生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,
[06:38.52]也就是我们反复提及的铁屋之语上一篇呐喊的序言,
[06:44.31]我们也解读了其中重要的意象,
[06:46.91998]也就是荒原上的呐喊者。
[06:50.13]实际上这个时候啊,
[06:51.66]鲁迅先生已经将自己和国民对立区分了我。
[06:56.18]是清醒者,
[06:57.51]而国民呢?
[06:58.59]是沉睡者呐喊,
[07:00.87]是清醒者想要叫醒沉睡者。
[07:03.87]当沉睡者无法被叫醒时,
[07:06.51]呐喊者就如同身处荒原了。
[07:09.96]我们做鲁迅先生解读已经做了很多期了,
[07:14.26]在理解鲁迅先生心境的同时啊,
[07:16.9]很容易产生代入感,
[07:19.03]而将鲁迅先生呢也偶像化了,
[07:22.24]认为鲁迅先生所有的思想都是绝对正确的,
[07:25.66]而鲁迅思想呢,
[07:27.0]是不断的发展进化的,
[07:29.71]在铁屋之域和荒原上的呐喊者,
[07:33.01]这是鲁迅先生早期的思想,
[07:35.65]他将自己这样的进步知识分子阶层定义为了清醒者,
[07:40.63]并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、
[07:42.82]对世界的认知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是远远高于平民大众的。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