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

中国通史- 441清朝-没有绍兴人,衙门就关门(上) - 茂桐笙花文化

如无法下载或有错误,请刷新重试或点此 反馈 给我们
中国通史- 441清朝-没有绍兴人,衙门就关门(上)-茂桐笙花文化.mp3
[00:00.0]第441集没有绍兴人, [00:03.97]衙门就关门...
[00:00.0]第441集没有绍兴人,
[00:03.97]衙门就关门。
[00:06.24]大家好,
[00:07.24]我是播讲人叶九,
[00:08.8]聊中国通史,
[00:10.27]咱们继续。
[00:12.14]大清朝一直流传着一句话。
[00:14.74]叫做三年清知府,
[00:16.97]十万雪花银。
[00:18.86]在清朝做官,
[00:20.19]听起来是一本万利,
[00:21.96]轻而易举的。
[00:23.58]其实不然。
[00:25.2]大清朝的官制非常复杂,
[00:27.58]并且调动频繁,
[00:29.23]想要安稳地做好一个地方官,
[00:31.87]那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[00:33.94]于是呢,
[00:35.06]师爷在整个大清朝的地位就显得非常独特了,
[00:39.68]甚至就有了没有师爷,
[00:42.2]衙门就得关门儿这个说法。
[00:44.54]而绍兴就是师爷的主要来源地,
[00:48.86]绍兴师爷甚至影响了大清朝的命运。
[00:53.72]话说1919年,
[00:56.27]崇山峻岭间,
[00:57.98]一辆马拉列车呼啸而过,
[01:00.53]一个买官上任的县长即将抵达县衙。
[01:04.64]此行他带了一队士兵,
[01:06.62]一个夫人,
[01:07.61]当然还有一个绍兴师爷。
[01:11.87]士兵是保卫安全的,
[01:13.88]夫人是一定要带着的,
[01:15.71]但师爷对他的仕途是最重要的,
[01:18.83]因为没有师爷,
[01:20.33]他的县衙就无法运转,
[01:22.46]他这个县令也就是徒有虚名。
[01:26.62]放眼整个大清朝,
[01:28.79]上到都府衙门,
[01:30.29]下到知县县衙,
[01:31.88]最通用的语言就是绍兴师爷那一口绍兴官话。
[01:37.6]他们没有品级,
[01:38.93]没有编制,
[01:39.89]纯属地方官私人雇佣的帮手。
[01:43.020004]但他们却被各位大人尊称为朋友,
[01:46.09]并渐渐地获取了地方官衙的实权,
[01:49.479996]编制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权力网络,
[01:53.259995]以白衣之身成为了帝国真正的统治者。
[01:57.64]那么问题就来了,
[01:59.78]为何地方官要如此的信赖师爷呢?
[02:04.06]其实还是要从清朝的官员评价体系开始说起。
[02:10.66]中央评价一个地方官干得如何,
[02:13.58]标准很简单,
[02:15.29]首先就是看能不能收到足额的钱税和粮食。
[02:19.66]其次呢,
[02:20.6]是要看当地治安水平,
[02:22.73]衙门判案总结下来就是4个字,
[02:26.09]钱粮断案。
[02:28.64]这4个字呢,
[02:29.63]听着简单,
[02:30.51]但是对于地方官来说,
[02:32.16]这4个字就是天书。
[02:34.1]这怎么说呢?
[02:35.52]其实断案与钱粮的背后,
[02:37.92]代表的就是司法与财税。
[02:40.65]即便放到高等教育相对普及的今天,
[02:43.95]这也是专业性强的两个领域。
[02:47.2]一般人很难二者都懂。
[02:49.7]而且到了明清时期,
[02:51.29001]八股取士,
[02:52.35]儒生们一辈子学的大概只有四书五经这些圣人之言了。
[02:57.3]纸上谈兵或许是可以,
[02:59.79001]但是实际操作却是难上加难。
[03:04.1]话说到关五年,
[03:06.36]浙江官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巡抚,
[03:09.12]叫陈韩钊。
[03:11.49]他一到任就怒斥地方官不通律法,
[03:14.37]说他们遇事茫然,
[03:15.75]毫无主见。
[03:16.92]于是他下令官员律法,
[03:18.93]并说明自己明年还要再检查。
[03:23.26]然后呢,
[03:24.56]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
[03:26.18]因为他第二年就被调走了,
[03:28.4]学习律法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[03:31.67]可能有人就要问了,
[03:33.17]这地方官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啊,
[03:35.78]就像现在地方上有法院,
[03:37.57]有公安,
[03:38.11]还有税务局,
[03:39.05]只要各司其职就好了呀。
[03:41.52]但是对不起,
[03:43.03]专业细分这样的事儿啊,
[03:44.89]大清朝是没有的。
[03:46.75]从基层的知县说起,
[03:48.61]理论上每个县衙有一个正七品的知县大人,
[03:52.15]他的手下应该有个+8品的县丞,
[03:55.09]正九品的主簿、
[03:56.8]典吏等。
[03:58.22]再往下还有从九品的巡检议程等等这些,
[04:03.54]但是根据粗略的统计,
[04:05.58]只有25%的县官能够配上一个主簿,
[04:09.66]平均一个县官能有2.1个下属县令能够调动的人数那是很少的。
[04:16.05]而且明朝都有规定,
[04:18.78]地方官需要执行地缘回避,
[04:21.42]也就是说不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当父母官。
[04:25.14]古代的地区交通闭塞,
[04:27.76]地域差异极大,
[04:29.32]一个吃着苏式汤面长大的吴越人跑去兰州拉面地区当官儿。
[04:34.86]那跟现在出国没什么区别,
[04:37.3]有人报官办事儿,
[04:38.71]他可能连话都听不懂。
[04:41.06]即便县官全能精通司法与财税,
[04:44.66998]即便他的学习能力超级强,
[04:47.07]但是县官的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左右,
[04:51.81]来也匆匆是去也匆匆,
[04:54.03]根本就没有时间熟悉当地的民风民情,
[04:57.57]想要灵活高效的处理地方政务,
[05:00.24]没有师爷的帮助,
[05:02.01]那是相当困难的。
[05:04.32]所以,
[05:05.32]对于清朝的地方官来说,
[05:07.6]师爷简直就是刚需。
展开